止点性跟腱炎
01/05/19 足踝关节
止点性跟腱炎常为跟后部疼痛。开始在活动后感到疼痛,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。检查可见跟腱止点部外观正常或增大,局部压痛。让患者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。病因尚不清楚。运动易发生此类疾病,不爱运动的中老年人也可发病。一般认为是由于跟腱受到反复应力作用后发生微小撕裂所致。也可由于一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,如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等。
止点性跟腱炎常为跟后部疼痛。开始在活动后感到疼痛,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。检查可见跟腱止点部外观正常或增大,局部压痛。让患者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。病因尚不清楚。运动易发生此类疾病,不爱运动的中老年人也可发病。一般认为是由于跟腱受到反复应力作用后发生微小撕裂所致。也可由于一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,如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等。
病因:
多见于中年和老年男性、体质较胖者,一侧或两侧发病,同时伴有骨性关节炎等,说明老年退行性变的等可引起本病。
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到位、不充分,跟腱受到过度异常、反复应力作用发生微小撕裂所致
不科学的过度锻炼
先天或后天的足部力线异常
全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椎炎、痛风等。
表现:
主要表现为晨起时跟部僵硬、疼痛、最初迈步时跟痛加重,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,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,疼痛加剧。运动员表现为运动时跟部的疼痛,一般不影响日常的生活;非运动员呈现跟后疼痛逐渐出现,开始为间歇性疼痛,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。
跟腱止点处正常或增大,局部压痛、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,少数患者可在活动时发生跟腱的断裂。
X线检查侧位可见跟腱前跟腱囊阴影的消失,在滑囊突上2厘米跟腱增宽超过9mm,跟腱附着处可见钙化和骨赘形成。
超声检查可见跟腱近2/3处出现低回声,增厚、回声不均,纤维束形态消失,新生血管重腹侧表面进入跟腱及撕裂,断裂处可能有血流信号增加的表现,脂肪组织突入区缺损部位。
诊断:
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以及X线和超声,临床诊断不难给出。
治疗:
冲击波治疗:有文献显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,1-6年的随访总有效率可达78.6%。痛点定位联合超声引导定位,冲击2000次/每次,5-7天一次,3-6次一个疗程,能流密度根据患者及所用设备具体调定。
病因:
多见于中年和老年男性、体质较胖者,一侧或两侧发病,同时伴有骨性关节炎等,说明老年退行性变的等可引起本病。
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到位、不充分,跟腱受到过度异常、反复应力作用发生微小撕裂所致
不科学的过度锻炼
先天或后天的足部力线异常
全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椎炎、痛风等。
表现:
主要表现为晨起时跟部僵硬、疼痛、最初迈步时跟痛加重,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,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,疼痛加剧。运动员表现为运动时跟部的疼痛,一般不影响日常的生活;非运动员呈现跟后疼痛逐渐出现,开始为间歇性疼痛,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。
跟腱止点处正常或增大,局部压痛、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,少数患者可在活动时发生跟腱的断裂。
X线检查侧位可见跟腱前跟腱囊阴影的消失,在滑囊突上2厘米跟腱增宽超过9mm,跟腱附着处可见钙化和骨赘形成。
超声检查可见跟腱近2/3处出现低回声,增厚、回声不均,纤维束形态消失,新生血管重腹侧表面进入跟腱及撕裂,断裂处可能有血流信号增加的表现,脂肪组织突入区缺损部位。
诊断:
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以及X线和超声,临床诊断不难给出。
治疗:
冲击波治疗:有文献显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,1-6年的随访总有效率可达78.6%。痛点定位联合超声引导定位,冲击2000次/每次,5-7天一次,3-6次一个疗程,能流密度根据患者及所用设备具体调定。
注射治疗:此类疾病注射类固醇激素是没有意义的。超声引导跟腱内不均匀回声区,增厚、新生血管和撕裂无回声的区域给予高浓度葡萄糖以及PRP注射,对于疼痛及跟腱的修复具有良好的疗效。2-4ml 25%的葡萄糖+少量局麻药;2-4ml PRP(多部位注射,每部位0.5-1ml).